钟表行的光阴故事:祖孙三代在这里“修补时光”

日期:05-16 来源:未知

  番禺日东钟表行的光阴故事 一家祖孙三代在这里“修补时光”

 
  滴答滴答……时钟走动,是生命的节律。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,钟表修复这个行业日渐式微,钟表修复师也越来越少,但总有一些较真念旧的人,他们一生与钟表为伴,陪伴时光、修补“时光”。
 
  在广州市番禺市桥光明南路,有一家不起眼的钟表店。它陪伴了街坊数十年,见证了行业兴衰,传承至今。近日,记者探访这家名为“日东”的钟表行,了解数代人传承,执着用匠心修补旧“时光”的故事。
 
  第一代:30岁荣升“师傅”,没想过要转行
 
  日东钟表行,位于光明南路122号,店面不大,只有10多平方米,两边墙上、玻璃展柜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时钟和手表。店内安置着一张老旧的修理工作台,桌上夹着一盏台灯、散落着零零碎碎的手表零件以及一堆修表工具。与这家小店一样有年代感的是它的掌门人——罗日东。
 
  罗日东,现年83岁,20世纪50年代末,他跟随父亲一并进入集体开办的钟表社工作。刚入钟表社时,罗日东每月只能拿30元的初级工资。但没过几年,青出于蓝的他,技艺就超过了带他入行的父亲,30多岁便荣升成为钟表社里的师傅,享受一级工资待遇,每月能拿到70多元。
 
  20世纪80年代,当时的集体钟表社体制改革,国家允许个体经济发展,大多数的钟表师傅都离开了钟表社。“我53岁从钟表社出来后,没想过转行,1989年我就在这里买下了这间铺面,开了钟表店。”罗日东说。
 
  1992年,“日东钟表行”正式开张营业,当时戴表的人多了,修表匠的生意自然变得红火起来。“不要小看这个小小店面,最红火的时候我们还聘请了3位销售员帮忙。他们在店前卖手表,我和儿子就在维修台上忙个不停。”回想当年,罗日东眉开眼笑。
 
  第二代:戴着这块表,时刻提醒我“有耐性”
 
  在儿子罗国峰的记忆里,爸爸一直以来都很讲究穿着,平时就喜欢穿白衬衣、西裤,就算现在年纪大了,也非常讲究穿着整洁、大方得体。“手表一直是时代精致生活的代表,注重衣着打扮是对这个行业的尊重,做人做事都要‘企企理理’的嘛。”罗日东说。
 
  罗日东现已退居二线,钟表行已全部交托给儿子罗国峰。“我自小就跟着爸爸修钟表,他虽然认为我可以出师,但因为年代不同,今时今日的手表行业也出现了很多新的产品,需要新的维修技术,这就需要在日常多学习增加知识,来面对行业发展。”罗国峰说。
 
  “爸爸是一个和蔼随和的人,脾气非常好。也因为爸爸的好脾气和诚信经营,多年来积攥了很多熟客。钟表行业虽然不如十多年前这么景气,但我们一直有着一群十分庞大的老顾客、回头客,这些熟客为我们带来了稳定的业务量,让我们能继续发展下去。”儿子罗国峰说。
 
  罗国峰手腕上戴着一块上世纪70年代出厂的某品牌机械表,是罗日东在80年代时从一位华侨手上买来的二手表,特地送给儿子罗国峰的。“从小跟着爸爸学修理,学到的不单单是技术,还有很多做人的道理:诚信、温和、有耐性。这是爸爸传承给我最宝贵的财富,戴着这块表,就好像时刻提醒我,记住爸爸对我的谆谆教导。”罗国峰说。
 
  第三代:“好好传承爷爷和爸爸的技术”
 
  今年22岁的罗卓麟是罗国峰的儿子,高职毕业后回到店里工作,未来将是日东钟表行的新一代传人。罗卓麟从小就跟着爷爷和爸爸学习修表,经常是一放学就到店里帮忙,耳濡目染,也对修理钟表这一行产生了兴趣。
 
  “手表始终都有人戴的,而且爷爷和爸爸都是从事这个行业的,作为后生一代应该传承好他们的技术。”罗卓麟说。
 
  “希望后辈、子孙多点耐心和心思,将钟表行业做好,这是我最大的希望了。”罗日东感慨道,自己这一辈子,特别满足,“这是因为一生只做了一件事,那就是做钟表匠!无关乎挣钱多少,钟表修复已如一位知心老友一样,彼此懂得。”


上一篇:理性看待“名校硕博扎堆小县城”
下一篇:交通运输部:16日我国南方多条路段受降雨及大雾天气影响

联系我们:中侦之窗
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、由企业负责,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,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。